家庭醫生用「廣角鏡」

曾於2007年12月1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-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顏寶倫醫生

晚上,美恩胃痛得厲害,來門診求醫。問症及檢查後,是胃酸過多引至胃炎,正預備處方胃藥給她舒緩痛楚,繼續問﹕「胃痛跟生活壓力有很大關係,不知近來有沒有事情叫你煩惱呢?」

美恩想了一下,點頭說﹕「會考成續不好,剛出來做售貨員約六個月。雖然並非太忙,但總害怕做得不夠好,比不上其他同事,感到壓力很大。」

好奇的問下去﹕「你才工作不久,卻已感到如此大壓力,這種容易感到有壓力的狀況,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?」

美恩感到有點愕然,想了一陣子,苦笑地說﹕「可能是爸爸的原因吧!他永遠只會責罵我,說我這裏不好,那裏不對。讀書成績不好,罵我不夠努力,說甚麽『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』。其實我己經是很盡力的了,也很想做好些叫他高興的。 會考成績不好我也不想啊!現在出來做工又給他罵沒有前途。他只懂得將我跟表姐妹比較,怪我永遠比不上她們,說她們成績如何了得,我則是如何的差勁…….」說着,美恩的眼角滲出了淚光。

當一個人長大了,便漸漸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,找尋新生活和建立自我。在時間和空間上,即使離開了原生家庭,但它對一個人的影響,又何曾脫離得了呢?家庭和個人,實在有千絲萬縷的關係,永不褪色。

家庭治療大師維琴尼亞‧薩提爾(Virginia Satir)在其經典著作《家庭如何塑造人》(The New Peoplemaking) 一書中,探討了五種常見人際間的溝通型態。其中的四種型態:討好型(Placating)、責備型(Blaming)、超理智型(Super-reasonable)和打岔型 (Irrelevant),都屬於不健康。然而,這些不健康的溝通型態,卻經常出現在家庭中。

薩提爾觀察到,四類不健康的溝通型態,是個人在人際關係中,感受到威脅或壓力時,為了保護個人尊嚴而形成的固定型態,反映內心的最深處,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,沒有人真正關心自己,自我沒有價值。

第五種型態﹕一致型 (Congruent),屬健康的溝通型態,是最直接而真誠的。一致型的溝通,雙方都感到舒適自然,可以自由的發表意見,卻不會害怕傷害到彼此的自尊。

可以想像一下,當爸爸責備美恩時,表面上雖是高高在上的家長,滿有權威,但在他的內心,卻是對自己不能肯定,充滿孤獨和失敗的感覺,這亦是「責備型」一族背後的心理狀況。而美恩明顯是「討好型」,在努力去表現到最好時,內心卻想着根本沒有人會喜歡她,自己根本不值得被愛,只知要遷就、忍讓、妥協。「超理智型」背後的心態是逃避,「打岔型」背後則是極度絕望和無能為力,許多喜歡「扮小丑」搞笑的,正是這類型。

從家庭互動「學習」下的不健康溝通型態,正有形無形地操控着美恩。從父親的慣性責備,美恩「學」到,亦堅信,自己處處不如人,經常要跟旁人比較,換來不斷的挫折和氣餒。在工作上,美恩雖然盡力做到一百分,卻因自信不足,加上負面思想的籠罩,實際表現大打折扣,永遠達不到自己的理想。無形的壓力,成了一個惡性循環,叫美恩不自覺的陷入其中。

壓力長期累績下來,對身體的傷害是何等的嚴重!要知道我們的消化系统對壓力可是非常敏感,而美恩的胃痛,正是要告訴她,她的軀體已抵不住那龐大的壓力了!

幫助病者探討病情,家庭醫生可用一對「廣角鏡」,看遠一點,看深一層。單單針對胃部,處方强力胃藥當然可以舒緩胃痛;但使美恩明白到壓力的問題,找尋源頭,了解壓力與家庭的關係,才可幫助她深入認識自己,走出困局。

家庭如何塑造個人,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。家庭醫生以「家庭」為先,希望可更有效地幫助有需要的病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