珍惜眼前人

曾於2006年7月7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-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蔡惠宏醫生

上周有一份關於長者遭枕邊人虐待的問卷調查指出,受訪的五百三十五名長者中,有接近35%受到虐待時選擇「強忍」,主要原因是為了「顧及面子,家醜不宜外傳」及希望與對方「保持關係」。無論是為了什麼原因,這數字反映虐待枕邊人的個案相當普遍。

一對結婚數十年的夫妻可以變成水火不容,要打要殺,很多時都是由於生活上一些鎖碎的小問題,但亦有一些猜測性的指控例如出現第三者等等;究竟一對相處三數十年而雙方都是耳順之年或以上的夫婦,會否真正出現這些複雜的感情問題呢?

事實上,健康問題例如中風,所產生的後遺症並非單純引致行動不便或半身不遂那麼簡單的,身體其他的機能都會有影響,情緒的變化可能更大。硏究發現,有些綜合徵狀統稱為「決策功能障礙」(Executive Dysfunction) ─ 對生活上簡單的決定,感到困難或猶豫不決、情緒變幻無常,多疑及對身邊的人不能信任等等,專家懷疑,病人因腦血管毛病而影響腦部其他功能,例如記憶、思考和情緒的控制等,因此,中風之後活動功能可以逐漸和局部恢復,但性情的變化,處理日常生活瑣碎事的困惑,和老伴或子女相處的衝突卻日漸浮現,箇中原因,家人可能會莫名其妙而不知如可處理。初時大多數家人會盡量遷就,尤其是在病癒初期;漸漸發現病者迹近無理取鬧及拒絕接受任何人的調解和勸諭,家庭成員之間產生吵鬧和裂痕,甚至鬧大了驚動警方而見報的個案,亦時有所聞。

誰能援手?

另一類的問題長者不屬於中風後的個案,有可能是夫婦間的性問題而引致。男性的性功能障礙(Erective Dysfunction)是經常被忽略的,硏究數字指出男性四十歲至八十歲之間的性功能障礙是約40%至70%,與歲數成正比。即使身體仍然非常健康的男士,在某程度上都會有這方面的煩惱;如果有糖尿病或血壓高需要長期服藥的,機會更大。再加上諱疾忌醫而又羞於向醫生求助,反而轉為向伴侶作出種種無理指控,或疑神疑鬼,逃避面對實質的問題,徒令雙方關係惡化;此外,子女身為家庭成員亦受影響,少數不幸的個案更釀成家庭慘劇,誰能援手?

家庭醫生如果掌握病人的詳細病史,同時和病者的伴侶和家人有良好的關係,確實可以協助以上兩類病人的家庭問題。因為雙方有長久和持續性的關係,溝通將更容易和可以比較直接,但是這些個案都是比較複雜和需要耐性和技巧的,亦可能要其他家庭成員的參與和合作,因此,家庭醫生必須量力而為,假如發現情況並非個人能力可以處理的,有可能需要轉介精神科專科醫生、心理學家,或要求社工介入和跟進。家庭醫生可以從旁協調家人和各專業人士的工作,才能達至最佳效果。

啞忍愈弄愈僵

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隨着人口老化,長者的情緒健康問題更需關注。中國人傳統「一家之主」的觀念仍然非常之重,但因健康問題、退休或經濟等因素而產生的憤怒、恐懼、無助、焦慮甚至抑鬱等等情緒病徵,病者本身及家人可能沒有察覺其嚴重性,沒有作出適當和有效的處理,採取「啞忍」政策,最終只會愈弄愈僵。本港男女的平均壽命是世界排名的前三位,年邁夫婦如何能相處融洽,安享晚年,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。

長期病患者如果能夠定期有固定的家庭醫生照顧和覆診,除了跟進病情之外,家庭醫生更可觀察病者的言行舉止,在說話中亦可監察病人的情緒表徵,亦有機會與家庭成員或照顧者溝通以了解病人日常生活細節,這些都是有助及早診治長期情緒或人際關係的毛病。至於健康正常的長者,子女有否考慮每年一度預約家庭醫生作健康會談,攜同父母到診所一行,總比父親節、母親節忙於訂枱飲茶食飯更為實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