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癌色變

曾於2006年3月3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-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蔡惠宏醫生

「醫生,我咳咗幾日重未好,想照肺!」病人甫坐下便急不及待表明來意。

李先生四十來歲,過往十年平均一、兩年才求診一次,多是傷風咳嗽持續二、三星期才看醫生。他吸煙二十年以上,每天一包,無意戒煙。家庭醫生有很多類似的病人,可歸類為「不常到診者」(infrequent attender)。這次求診,除表面原因外,還須考慮其他的潛在議程(hidden agenda)。

一問一答間,病人的身體語言、情緒表現,都有助醫生更了解個別病人。李先生雖然只咳了三天,有少許鼻水,病情輕微,卻顯得相當緊張。檢查發現,他無發燒、喉嚨微紅、肺部正常、頸部淋巴腺沒有發大,屬一般上呼吸道感染,毋須作X光檢驗。為何李先生急於照肺呢?原來,他的小學同學最近被診斷患上末期肺癌,已擴散至其他器官。他在難過之餘,不禁「對號入座」,有少許咳嗽便成驚弓之鳥,急急求診、求照肺。

最近調查指出,香港人最怕患癌症,跟其他先進國家無異。現代人生活質素不斷提高,然而,突發而不治之症卻令人感到人生無常,甚至提心吊膽。醫學上的篩檢計劃(screening programme),旨在及早發現潛伏而未有病徵的癌病,而李先生所憂慮的肺癌,是香港癌症排行榜上的頭號殺手。有沒有篩檢可及早發現肺癌呢?照肺X光既便宜又方便,每年一次甚至每半年檢驗一次,可行嗎?現在流行電腦掃描,好不好「定期scan吓個肺」呢?

一般X光只能偵測直徑一公分以上的腫瘤,然而,肺癌病情凶猛,無徵狀而憑定期X光篩檢發現的肺癌,很多時已擴散。研究甚至發現,經頻密X光篩檢的肺癌病人,死亡率比其他肺癌病人還要高出約10%。推測原因,可能包括過多輻射及驗出癌病後帶來的焦慮。看似因及早發現及治療而延長了的壽命,原來延長的,只是被提前診斷的那段時間(lead time bias),既已是人生最後一程路,反倒要在愁雲慘霧中度過。

低劑量胸腔電腦掃描(low-dose CT thorax)是較新科技,能偵測較細小的腫瘤(直徑小於零點六公分),但誤診(false positive)的機會卻高達60%!試問,若電腦掃描照出有問題,誰敢不接受進一步檢查?除了過半機會屬虛驚一場外,重覆接受高輻射(照一次胸腔CT的輻射等同五百次肺X光)及抽針化驗,都有一定的風險。核心的問題是,暫時仍未有數據顯示,電腦掃描篩檢可真正延長肺癌患者的性命。

李先生目睹熟悉的人患癌,開始珍惜健康,然而,他袋中那包香煙,卻正是摧毀他健康的元凶。吸煙不單令人患上肺癌的機會多出二十倍,妻兒、同事、朋友也因吸入二手煙而增加患肺癌的機會。香港每年估計有一千多人死於二手煙,不吸煙女性患肺癌的數字相對較高,跟二手煙有漠大關係。在工作場所吸入二手煙,也令患肺癌機會增加近20%。

從個人方面,李先生應該戒煙;從整個社會的層次,政府應該推行全面禁煙。過往二十年,扣除人口增長及人口老化因素,香港的肺癌新個案及死亡率有下跌趨勢,這實在是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、中央健康教育組及其他各方多年來努力推動戒煙的成果。家庭醫生在輔導個別病人為癌病作篩檢決定之餘,也應更積極參與推動戒煙。

家庭醫生針對病人的病歷、求診原因、病情的疑點、身體檢查的徵狀,才能決定是否需要X光或其他檢驗,協助排除肺癌的可能性。李先生要求照肺只是由於朋友的不幸,引發憂慮,經醫生解釋後,他接受勸告,並開始戒煙。注意身體的訊號,例如持續咳嗽超過兩星期、痰中帶血等症狀,便要立即求診,才是最佳預防和盡早發現肺癌的正確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