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家人要坦誠

曾於2007年8月3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-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康天澤醫生

陳律師三十出頭,今天因為感冒症狀來求診。她工作繁忙,食無定時,多次想趁機給她一些預防性的健康建議,她總以忙碌來推卻。今次,她除了希望我可以開些特效藥,快些「清清感冒」,還要求「幾粒安眠藥」,以幫助睡眠。

失眠,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,陳律師看來也想讓問題輕輕帶過,只求安眠藥了事,但對於家庭醫生,失眠是很重要的提示。從病人的工作背景,自然會聯想到情緒、壓力等問題,醫生不能掉以輕心。

陳律師身穿名貴套裝,頭髮一絲不苟,正是現今年輕一代專業人士的典型模樣;然而,她雖薄施脂粉,但蓋不了無神的雙目、浮腫的眼袋。要決定應否跟個別病人作較深入的傾談,許多時要憑經驗;似乎,陳律師的身體語言已提出了危險訊號,但她到底有何難言之隱呢?要跟病人打開話匣子,說易不易,說難不難:關心的態度、說話措辭富同理心、對病者有聲或無聲的反應保持敏感,都有助溝通。先排除生理的疾病,再作常見情緒病的甄別。從她的工作、家庭、感情,以至其他人際關係中,找出可能的壓力源頭。

善意的謊言 ?

原來,她媽媽近日因嘔吐入院,醫生發現是腸癌引起的急性腸塞,癌細胞已擴散至兩邊肝臟及骨骼,不能動手術根治。現在考慮進行電療及化療,又或有需要時,作紓緩性的腸臟分流造口手術,避免腸塞。

她爸爸早年患肺癌,在受着各種症狀及治療折騰後離世,一家人用了幾年才能從痛苦中復元過來。現在,不幸再次降臨,或許是受電視劇集的影響,她們以為醫生會協助家人,向病者隱瞞病情;於是跟兄長商量,要求醫生不要告知病況,怕媽媽承受不了。為了這隱瞞病情的「計劃」,加上工作壓力,又欠缺開解的渠道,她便產生了輕微焦慮及抑鬱的反應。

紙是包不住火的,身患癌病的人,或精神轉好,或有更多症狀出現時,多會主動詢問醫生自己的病情。除非病者自己不想知道,否則醫生是有責任,切切實實地將病況告知。醫生需要非常有技巧地公布壞消息,最好是在家人的陪同下,按病者的接受及明白程度,將病情及預期病情的發展逐步告知。

治療陳律師的方案,除了使用藥物作短期的紓緩,助她好好睡一覺,最重要還需協助她處理壓力的源頭。我邀請了她及她的兄長下次一起回來覆診,以便更詳細了解一家人共同處理的問題。

不再忌諱死亡

中國人普遍避忌公開談死亡,認為是不吉利、負面的。對於不治之症,病者會怕家人知道後傷心難過,寧願獨力承受死亡將要來臨的懼怕與痛苦;家人亦怕病者知道後會悲觀,失去生存意志,寧願暫時隱瞞,見步行步。雙方自以為這是顧全大局,保障對方免受傷害,其實是好心做壞事。

一家人最重要的是坦誠,將心比己,誰會希望給家人瞞騙?誰會願意讓至親獨個兒面對病魔?反而若果錯過珍惜餘下共聚的時光,留下未了心願,會更傷心懊悔及遺憾。

世間瑣事繁多,很多人都已迷失忙碌之中。若我們能抽一點時間,為自己及與至親籌劃商討理想的人生畢業禮:實際的如葬禮及產業安排,又或留給最愛的說話;掌握自主權,替自己作選擇,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。

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,成立了「美善生命計劃」1,意旨「去者善終,留者善別,能者善生」,希望藉着在社區上推動生死教育和有關的專業培訓,使社會人士更有能力面對死亡,令死亡變得不再令人害怕,反而成為生命圓滿的句號,讓更多人能更正面和感恩地面對生命的每一天。

1 Project ENABLE, http://cbh.hku.hk/enable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