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「一條龍」

曾於2008年12月5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-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張國良醫生

記得多年前為籌備婚禮要四處奔走,安排酒席、禮餅、請帖、禮服及布置等,全都經過兩口子逐樣張羅。先走尖沙咀、銅鑼灣,再到太子金都,還有會展大型婚紗展。雖然過程充滿喜悅,但實在也叫人身心疲累。近五、六年卻有婚禮籌辦人的出現,一切為你代勞,省卻不少時間精神。他們提供的其實是「協調」的工作,賣點是「一條龍」服務。

其實協調的工作舉目皆是。多舉一例,交通意外後,車輛需要維修,可能要修理水箱、制動系統及車身打磨噴油等。車行的維修顧問便協調各方面的技術人員去完成維修,省卻車主自行找不同的師傅處理之麻煩。

那麼醫療是否也可以有「一條龍」服務?誰又來當「協調人」?

曾經有位病人因背痛求診。由於背痛關係,她的工作表現未如理想,要由同事分擔她的工作。時日久了,同事和上司都對她冷言冷語,使她的情緒受到極大困擾。及後覆診時察覺到其情緒的變化,斷症她患上抑鬱症。曾經不止一次,她走上了天台,還差一步便一躍而下,了卻生命。幸好在緊急關頭,她因捨不得丈夫,才臨崖勒馬。因尋死的念頭太重,雖已為她處方抗抑鬱藥及作心理輔導,也同時轉介到精神科醫生處一同會診。

好不容易有了一點進展,她的情緒漸漸穩定下來,她卻發現了乳房有硬塊,臨床診斷已知有可能是癌症。為此安排了抽針化驗,證明有惡性細胞存在。收到報告後,心想如何是好,病人可以接受嗎?她會自尋短見嗎?最後聯絡了精神科醫生,他建議在宣告噩耗後,最好能讓病人留院觀察,以防萬一,而他也可以安排提早覆診。

後來約見了病人和她的丈夫,宣告了壞消息,解釋了病情,並建議病人留院觀察。但一如其他病人,當面對如此大的逆境時,腦裏一時間變得空白一片,未能反應,最後病人拒絕入院。幸好丈夫早有安排,可於當晚陪伴在則。第二天再見面時,丈夫跟我透露,病人表示有過尋死的念頭,而他也因工作關係,再不能長時間伴在左右。多番唇舌後,病人最終也同意留院,但不是精神科病房,而是外科病房。怎說也好,也比獨自留在家中安全。聯絡了外科的同事,他們也考慮到情況特殊,同意接收病人。一來可以觀察病人情緒,二來為乳癌作進一步檢查。

經過數天的觀察,病人的情緒平伏了,精神科醫生也為病人再作評估。各人的重點也返回日後的治療方案上。

最近手術完成,將乳房腫瘤切除,及後的化療和電療也完成了。可能是經歷如此大劫,對人生的看法不同了吧,她的情緒較之前反而好了點。但背痛還是繼續,工作也丟了,又要開始面對財政的壓力……崎嶇之路還未走完。

以上的處理方法未必是最好,也未必是唯一的方法,但卻突顯了「協調人」的重要性。而病人在她最需要人扶持的時候,也得到了「一條龍」的服務。

家庭醫生事實上常常當上「協調人」。較為常見的個案,包括如何幫助患有老人癡呆症和工傷復康的病人。患者同時需要各方專業人員的護理,涉及社康護士、職業治療師、物理治療師、社工、病友會及各專科醫生等。善用各類資源,從中協調,便是家庭醫生的最重要責任之一。

當各行各業也標榜「團隊精神」時,醫療界早已不能獨善其身。但「團隊」背後卻需要一個「協調人」。否則各專業人員只能看見病人的局部問題,而不可觀其全面。

若你有一位跟了你多年的家庭醫生,他很了解你的背景及病歷,由他來為你充當這個「協調人」的角色,使你得到「一條龍」的服務,不正是最適合的人選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