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是要你「識驚」!

曾於2009年9月18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-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陳潔玲醫生

上週鄧永鏘的文章「我認識太多人吸毒」,道出對抗少年人吸毒,必須夠狠心夠果斷,絕不能溫和。作為「9.9.9 無毒一生行動支持」委員,鄧博士認為「有急切必要」讓學生看到吸毒的惡果。

然而,瀏覽禁毒處的十五段宣傳短片,只見溫吞水的慢鏡,影着水杯、影着飯碗,幽幽的女聲緩緩哼着「天造之材……」,徒給人「溫和」、「不急」的感覺。加上只從醫生的角度、社工的角度、老師的角度、家長的角度,慢吞吞在重重複複說毒品的害處,連我這中年「阿媽」也嫌悶,若你是少年人,會聽入耳、聽入心嗎?

大兒子是初中生,小學畢業那年,已在牙科保健驗證每顆牙都完好無缺,但兩年下來,剛被驗出多處蛀牙。無他,小學校內沒有小賣部,身上沒有閒錢,自然不會亂吃零食。甫升上中學,有較多自由,袋中又有八達通,怎敵校園的自動售賣機?甚麼果汁糖、汽水、朱古力,全都不受控地往口裏送,不蛀牙才怪。吃出個禍來,我問他:「你自幼稚園已知甜食會蛀牙,每年到牙科保健又總會被訓話,為何仍要以身試法?」他眨眨眼,咧嘴露出雪白的門牙說:「因為我『唔識驚』囉!」。

好一句「唔識驚」!原來「知識」是不夠的,人必須要「知驚」,才會「唔做」。

論到禁毒宣傳手法成功,不能不提美國Meth Project (Meth 是 Methamphetamine, 即冰毒)。

進入網址 http://www.montanameth.org,會看到同樣是十五段的宣傳短片,每一段都節奏明快,扣人心弦。當中主題鮮明,初出場時,主角都是青春少艾,皮光肉滑、紅粉緋緋,但「掂冰」之後,人人都變得衣衫襤褸、蓬頭垢面、一身「冰瘡」。

只見無知少男少女個個由乾淨企理,滿室是春的中產家庭,流落到貧民窟、後街窄巷,恍如「過街老鼠」,人人避之則吉;永恆不變的方程式是偷竊、賣淫、生病死亡。為滿足毒癮,親情、友情、愛情都變得微不足道,一生就毀在那「第一口」。這一系列的三十秒短片,令人看得心寒、心痛、心跳。每一集都沒有說教,但信息簡單、一致,從不偏離那「第一口」的中心主線,簡簡單單的口號 Meth- Not Even Once 重複又重複地出現在一塊「冰」上,單是那塊「冰」一現即碎,及那明快的「卡嚓」一聲,己叫人一見難忘。怪不得從 2005 年推出以來,蒙大拿州少年人吸食冰的數字少了百分之63.5%,有關的罪案率亦下降了62%。現在美國其他州包括伊利諾州、愛達荷州、懷俄明州、夏威夷州也相繼以此作藍本,推出切合該州文化的禁毒宣傳。

成功非偶然,有甚麼成功的元素香港可作借鏡呢?

這 Meth Project 的對象是十二至十七歲的青少年,且聽他們的心底話:「這些廣告真的很可怕,它們是如此赤裸裸把恐怖的現實擺在眼前。要知道你不嚇嚇我們是不行的,我們不服從訓示,更不怕強制威迫,但我們不是沒有感覺的,有感覺,我們便會知應怎樣做。」

好的宣傳策略必須對準目標,一擊即中。禁毒宣傳不能閉門造車,必須做足市場諷查。以 Meth Project 為例,除了在三數年內買下黃金時段,共播放了超過六萬滿次電視廣告、五萬次電台廣告及近二千個廣告位,更關鍵的是在實證方面落足功夫,包括跟宣傳對象作深入面談,或開小組,務求了解這批「客」的日常生活習慣、出沒的地方及常用的語句,甚至衣著品味!

我明白保安局禁毒處或製作宣傳片的工作人員,都下了一番心思和苦工,只希望別處的成功例子能為有心人打打氣。校園驗毒和戒毒學校等都是亡羊補牢;要從「用家」入手,令少年人「識驚」,才是徹底的方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