災難醫學

曾於2008年6月13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-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劉浩濂醫生

5月四川的地震與餘震,帶來一幕又一幕令人痛心的情景,每位中國人都希望伸出援手。這亦是讓我們好好反思家庭醫生在災難中的角色,並學習如何令自己更有效地去幫助受災害直接或間接影響的人。先反思傳統醫學教育在應付這樣的大災難時的不足,後努力學習如何加強在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。

這不足不單是香港獨有的,在文獻中幾乎全世界的醫學教育都有相同的缺口。

1999 年9月台灣集集地震之後第四個月,一項針對當地家庭醫學學會的會員進行的自填式問卷調查中,接近50%的回覆,皆表示自己缺乏或非常缺乏能力做災民心理重建工作。當中34%的回應者,認為自己對提供災難緊急醫療服務的能力有所不足。今年國際災難醫學期刊刊登德國對急救症醫護人員的網上問卷中,有45%表示不認識受核子或生化武器引起的病情和所須的治療,而 97% 要求得到應付「大眾意外傷亡事件」 (Mass Casualty Incident, MCI) 或受恐怖襲擊後的針對性訓練。

現今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災難 (包括自然災害、大型意外、大型暴力事件或恐怖活動) ,往往影響到數以百萬人。我們還要預備可能發生的疫症,如大型禽流感爆發。

家庭醫生作為基層及前線醫護人員的一分子,對照顧受災難影響的病人,理應有著更深的認識。美國家庭醫學學院近在這方面比較積極,己訂出一套訓練課程給正在接受家庭醫學培訓的醫生跟隨。這正是 2001 年「九一一」事件及 2005 年颱風卡特里娜的大災難後制定出的「前曕性」回應方法。

這課程主要分三方面:心態、知識和技能。心態的部分代表着對災難前後應有的了解和認知,當中包括在災難發生前要有充分準備、在災難中團隊精神的重要、優良溝通技巧的價值、保持冷靜的必要、在缺乏資源下懂得變通的需要,以及在危難中懂得領導或懂得跟從的重要。知識和技能方面,則包括了解不同災難的特性,以及在救援及醫治工作中每一個細節的認識和實踐。

我們要知道受災難刺激影響的不僅是生還者或救援者。目擊災難發生的人、傷亡及失蹤者的家庭人和朋友、清理現場的人員以及照顧傷患的醫療人員,全都可能受到影響。間接受到災難影響的人數更是不計其數,當中很可能包括你與我。最近筆者看到一位六十來歲的舊病人。她有緊張性頭痛的病歷、己有一兩年沒有發作。但最近頭痛不知何故復發,所以求診。在細問之下,才了解到她的兒子是攝影師,數天前跟隨採訪隊被調派到地震災區,這正是她頭痛復發的原因。

家庭醫生不應僅是天下太平時的基層醫生,在災難中他們都應是前線的一分子。衞生署派到四川的救援隊中便有家庭醫生在內。醫生應該主動做好災難醫學的自我教育,並且與政府或救災相關的組織機構好好配合,做好防範於未然的工作。

市民亦應考慮為個人或家庭做足準備。美國紅十字會在網頁 (http://www.redcross.org/flash/brr/English-flash/default.asp) 便有教育自我準備的簡單三部曲:預備應急袋、訂好計劃和知多一點點。第一、應急袋內應有可維持不少於三日的食物和水。還有其他必需品 (包括藥物、護照、親友聯絡資料、地圖、金錢、收音機、衣服、衞生用品等) 及基本急救用品,注意要定期更新。第二、要和家人一同訂好可逃離災場的方法和路線,以及在屋外的緊急集合地點。第三、要知道住所的位置和地區可能發生的災害 (如水浸或山泥傾瀉等) 和基本的急救知識,也要了解一旦災難發生後,取得資訊的方法 (如電台或熱線等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