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不飲人奶?

曾於2008年9月19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-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陳潔玲醫生

我每天都與兒子們一同看新聞,以增加他們的通識,培養正確的是非觀念。近日的大新聞當然是有毒奶粉和受害嬰兒。 小兒子今年九歲,一向直腸直肚,看了新聞便理所當然地問:「點降佢地唔飲人奶唧,唔靠奶粉咪無問題囉!」他有這「高見」,是因為他自己飲了一年人奶,故吃人奶對他 (和哥哥) 是很自然的事。為何眾多嬰兒的家人和母親,不選擇餵人奶,而寧願用奶粉呢?

奶粉配方 (Formula feed) 的產生,最早是在1867年,過程包括把牛奶中吸收不到的蛋白質除去,把過高的電解質和鹽分減低,以免嬰兒的腎臟受損;下一步是把牛奶 「人乳化」 (Humanised) ,把乳漿 Whey 與酪蛋白 Casein 比例改到接近母乳,和增加一些「必須營養」。近年流行把「亞米加三脂肪酸」(Omega-3) 加到奶粉中,可見這在人奶中極重要的成分,已往根本不存在於奶粉中。試想一想,那豈不是說過往近一百年飲奶粉大的嬰兒,是在「次好」的養分中成長?再推一步想,奶粉欠缺的人奶元素,又何止Omega-3?現代人是否中了蠱,硬要給寶貝吃次等的食物?

最好的選擇當然是母乳,有何證據證明它對嬰兒真正有益?綜合近年的研究,母乳的好處包括:嬰兒和小孩的智商會較高,免疫系統會更強壯,例如嬰兒肚瀉的機會減少;其他感染如尿道炎(對未發育的腎臟特別危險)、上呼吸道感染、中耳炎、壞死性腸炎(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) 等都比較少。而非感染性問題,包括氣管敏感、異位性濕疹、嬰兒猝死症(SIDS)、兒童肥胖症、二型糖尿病、腹腔性疾病 (Coeliac disease)、麩質敏感性疾病 (Gluten sensitivity disease) 等也減少。除了嬰兒身體得到好處,他與母親的感情也更親密。餵人奶對母親也有好處,例如減低子宮內膜癌、卵巢癌或乳癌,也減少類風濕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問題。有餵母乳的母親修身也比較快,因此老妻當年一邊當全職醫生,仍堅持餵人奶 (當然須在工作地方定時「pump 奶」,放冰箱貯藏,存放和運送的過程皆非常嚴謹) 。

世衞與美國兒科學會均提議,嬰兒首六個月可完全只飲人奶,若情況許可,餵母乳的時間可長達一至二年。母乳是最好的選擇,但實際上有多少人會選擇「最好的」呢?在一個香港的大型調查中 (Birth 29[3]:162-8) ,在1997年,只有33%的母親用母乳餵嬰兒,但餵超過一個月的已跌至20%,超過三個月更只有10%。這雖然比1987年有所進步,而最差的一年是1978,只有5%的人餵母乳。為何精明的香港人會如此「唔識貨」?

原因可以很多,例如醫院有否鼓勵和協助初為人母的婦女餵奶 (嬰兒剛出生是最佳開始時間) ,現代母親沒有上一代來傳授餵奶技巧,誤信奶粉比人奶好,因剖腹分娩而傷口痛要休息,直覺唔夠奶和怕嬰兒吃不飽,乳房或乳頭痛等等。不過,其實大部分都不外是技術問題 (technical difficulty) ,只要有決心和有醫護人員「教路」,成功餵人奶絕對是可以的。試想,千百萬年來,人類都是由母乳餵大的,這能力根本就是與生俱來的。反而,個人以外的社會因素,需要集思廣益,以及整個社會態度和價值觀上有所更新,餵人奶才會重新被認同。

現代社會令很多婦女要出外工作,產後假期只有區區六周,正好餵人奶餵得剛上軌道,又要趕着開工拚搏了。由於恐怕其後嬰兒從母乳轉奶粉難適應,很多母親便索性從一而終,用奶粉「乾手淨腳」。工作時段要「行開行埋」pump奶,老闆不黑臉才怪。另外,電視雜誌中有很多「助長奶粉」,什麼添加額外蛋白質、腦部必須品等,令嬰兒「高人一等」,誤導消費者相信奶粉比人奶更健康,對名牌奶粉更加信心十足。筆者常被懷孕的母親問那牌子好,我的唯一答案是反問她,將生下的是人還是牛,是人 BB為何要飲牛媽媽的奶?

希望今次的毒奶風波,除了令中國在食物安全制度上有所改進,還能推動港人和國人在母乳這選擇上重新反思;而家庭醫生、兒科醫生及婦產科醫護人員,更責無旁貸,甚至應像小女子般,以身作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