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紅背後的真相

曾於2008年10月24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-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陳潔玲醫生

十月二十四日是香港癌症基金會 (Hong Kong Cancer Fund) 發起的「粉紅服飾日」,舉目一望,你身邊是否多了點粉紅的衣飾?這活動以「及早發現、生機再現」為口號,呼籲市民關注乳癌。

怎樣才可以及早發現乳癌?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專家意見 () ,香港婦女有別於西方人,最能自己幫自己的,不外是多留意乳房,在更衣、沐浴、擦肥皂及戴胸圍之際,望多幾眼,看清楚乳房和乳頭的大小形狀,是否和平時一般;摸多摸,按下時感覺有沒有「多咗嚿嘢」。若有任何發現,千萬別諱疾忌醫,早點找醫生檢查。

有團體於上月推出計劃向低收入婦女提供免費「乳房造影」(Mammography) ,旨在協助低收入一族及早發現乳癌。對貧苦大眾贈醫施藥本是美事一件,但從醫者父母心的角度看,做不做乳房造影,不是「畀唔畀得起錢做」的問題,而是「做呢種檢查會有好處多定壞處多」?

東華三院婦女健康普查部 (Well Women Clinic) 在一九九八至二零零二年做了四萬六千六百三十七個乳房造影 (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2007;13(2):106-13) 。具入侵性而又不能被手觸檢出的乳癌,五年內只有八十一位,即每一萬人做檢查,只有十七位會被及早發現患乳癌。五年來那另外的四萬六千多個乳房造影,只是「陪照」。本來,「陪照」也不是大問題,但求買個安心嘛;可惜,數不是這樣計的。同一份報告指出,乳房造影在本港發揮預測「有事」的價值 (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),只有4.9%。這個數字又代表什麼呢?即造影報告驗出一百個人「有事」,超過九十五個其實「冇事」。但那九十五個「冇事」的女士可苦了:覆驗、抽針、化驗甚至切除部分乳房,都只是皮肉之苦,擔驚受怕才令自己和親人吃不下、睡不穩。若真的「有事」,所有身心上的代價都是值得的,但那假陽性 (False Positive) 有95%之多,實在是各位去做乳房造影之前要清楚了解的,並不是有免費的便去做喔!

無病無痛的人為了及早發現某病而去做檢查,謂之普查 (Screening)。若自掏腰包,自己定期去做乳房造影,只要屬知情選擇 (即事前已知有95%的假陽性報告,並明白假陽性會帶來一連串不必要的額外檢查) ,亦無可厚非。全民普查則是完全另一回事了。全民普查涉及整體社會資源,除了個人層面的代價,政府還須顧及機會成本 (Opportunity Cost) 。在香港推行全民乳癌普查,不符合經濟效益,有數據支持 (Cancer 2007; 110:885-95) ,此乃由於本港的乳癌發病率只及西方國家一半。要令普查發揮更佳效力,實應集中火力,為高危一族 (即直系親屬之中,例如母親、姊妹或女兒曾患乳癌) 作貼身跟進。從東華三院的數字看,香港婦女藉乳房造影及早發現乳癌的,一萬人中只有二十二個;在高危一族,則一萬人有五百八十五個,分別近三十倍。此外,有學者指出,把資源投放於更好的藥物,積極治療乳癌病人,才有更大機會減低死亡率,延長她們的生命 (Lancet 1995; 346:436) 。若寶貴的社會資源用了在不符經濟效益的全民普查上,對真正有需要的乳癌病者也不公平。

「及早發現、生機再現」,實證的建議是多留意自己的乳房。許多時病人的警覺性高了,會發現一些良性腫瘤,請緊記八成的腫塊都是良性 (Benign) 的,如乳房纖維腺瘤 (Fibroadenoma) 、乳房纖維腺腫大 (Fibroadenosis) 、囊腫 (Cyst) 等。以纖維腺瘤為例,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,質感如橡皮擦膠,四邊圓圓滑滑,旁邊的組織鬆鬆的,腺瘤可被上下左右移動。從乳房摸到的腫塊,皆需進行「三重測試」(Tripe Test) ,即臨床檢查、超音波及抽取細胞檢查。這些常見的良性乳房腫塊,有些應被割掉,有些可能布及很大的範圍或體積太細,會伴你終老,但變惡的機會微乎其微,只需依從醫生的意見,定期跟進,毋須過分擔心。

(註) http://www.chp.gov.hk/files/pdf/grp-cancer-cewg-en-20050121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