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路漫漫伴你走

曾於2008年11月14日刊登於信報副刊 -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張國良醫生

光顧多年的理髮師因為難以兼顧家庭與工作,決定離開崗位一段時間。不單只我,太太和女兒的頭髮也是由她修剪的。由於光顧了多年,她了解我們不同的髮型和要求,每次也叫我們安心地把三千煩惱絲交給她處理。

自從她走了後,理髮便變成了麻煩事。小女孩不願陌生人為她修剪;我也找不到一個叫我稱心滿意的代替者。

不期然察覺到她的工作與自己的專業在某方面也有共通之處。

曾經有位病人對我說,過往跟了她二十年的醫生離世了,心裏戚戚然的很不是味兒。不單是因為在往後的健康路上沒有了一盞明燈引路,也失去了一位良師益友。

最初,醫生都也經過一段「儲客」的階段。經過一番努力,病人回來覆診,舊的問題解決了,跟着討論新的問題。互信的關係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,病人也開始提及一些較為敏感的話題:不育的疑惑、性能力的減退、被伴侶虐待等等。由於有了互信的基礎,病人才能鼓起勇氣找醫生一同面對這些難於啟齒的問題。

相對地,醫生也開始更深入地了解到病人的身心、家庭、工作、性格及對健康的理念。這些資料一點一點地被收集起來,整理在病人的檔案裏。有了這些資料,醫生便更能掌握病情,配合病者的背景,作出個人化的建議。例如同樣是咳嗽三、四星期,處理起來已經不大相同。考慮到某位病人長期吸煙及前列腺癌的病史,醫生會為病人及早照肺以察安全;相反,另一位病人卻只是轉用了新的血壓藥,引起了副作用,只須調節藥物便可。

有時病人求診,並不是為了紓緩病徵,為的只是「求安心」。頭痛每個人也試過,有病人卻因為同事腦中風時也有頭痛而擔心起來,怕會步同事後塵。雖然自知機會不大,但也想找醫生見見面,求個「安心」。藥物有所謂「安慰劑作用」,病人吃下的明明只是麵粉一糰,也有止痛效果。當一個叫你得以信賴的醫生說一句「放心,沒有事。」時,它所發揮的力量卻來得更大。這其實也建基於長期的醫生與病人關係上,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。

診症後,醫生往往也會趁機「贈送」病人一些預防疾病、增進健康的小提示。 「是時候安排子宮頸抹片檢查了。」、「你今年的體重下降了,有進步呀。」、「用電腦時記得要注意正確姿勢,以免腰痠背痛。」由於病人「忠心耿耿」地讓同一位醫生跟進病情,醫生便更清楚知道哪些預防疾病的資訊,對眼前這位病人方為最合適。

隨着時日增加,病人也開始出現高血壓、糖尿病等長期病患。如何監控病情,以避免併發症的出現便成了雙方的共同目標。定時的併發症檢查、生活習慣的檢討、藥物的調節等也須要周詳的安排及記錄。當病人患上多種病患時,藥物與藥物、藥物與疾病的互動作用更不能忽略。醫生不斷地整理病歷,以便更有效地為病人作長期跟進。

每個人從幼小逐漸成長,結婚生子,生老病死,經歷人生的起起落落,有悲有喜。婚後的生育計劃、新生命的來臨、孩子們的病痛,伴侶離世的傷痛等等……醫生都伴隨病人走過人生的種種經歷。在每個階段中,人的角色也有所改變,偶然在適應上出現了問題,醫生便會從旁提點、扶持和鼓勵。

健康的道路長路漫漫。好的家庭醫生不單只着眼在某一個病患上,卻是以人為本。由理解病者的背景、所得病患和健康理念出發,提供定時的病情監控、防病資訊,與病人度過人生的不同階段,帶領病人邁向身心康泰。

頭髮修剪得好不好,只是外觀問題。但若有緣找到一位「跟了二十年」的家庭醫生,得到的卻是一個能夠明白理解你,讓你安心信賴,又能分享悲喜的同行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