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歲中風疑雲

曾於2009年11月10日刊登於明報副刊 -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陳選豪醫生

三十歲的林先生在早上擦牙時發覺左臉無力,無法閉上眼睛,口水從嘴角流出,腦海中一片混亂,以為是中風的徵兆,心中很是擔憂。

經醫生詳細評估,林先生患了貝爾氏面神經麻痺,又稱面癱。貝爾氏面癱是最常見的面部癱症。通常病發於一邊,左右同時病發比較罕見。臨床上,病發通常十分突然,故使人有中風的擔憂,面部麻痺於二至三日全面出現,而病徵包括面肌跳動,無力,麻痺,眼角口角下垂,口水失控,味覺失調,或淚水不受控制等等。面容扭曲更是主要病徵。

面對面癱病者,首要排除其他面癱的可能,如腦部神經受損,中風,腫瘤,糖尿,頭骨外傷,神經性病和肌肉疾病。醫學上推斷過濾性病毒,如帶狀疱疹及單純疱疹病毒等,都可引發神經(頭顱第七條),感染水腫而引起發炎反應。

處理面癱時,醫生排除了其他原因後,可告知病者和家人貝爾氏面癱患者復原機會很高,大部份患者兩星期內都會有好轉,但復原路程較長,可需時三至六個月。故病者需有耐性,無需要藥石亂投,或用昂貴「神藥」及獨門秘方,無補於事。

用藥方面,仍有爭議。類固醇和抗病毒藥可減輕發炎和組織水腫,而針灸治療仍有待評估。以前有手術來減輕神經線壓力,但成效有疑。美國每年有四萬人發病,故美國國立神經性病和中風研究所致力研究這令人困擾的疾病。

除此之外,醫生會提醒病者較常見的併發症,如角膜感炎 (故睡眠時應用軟布包眼,避免擦傷) 及味覺失調 (無須驚異),少部份患者有鱷魚淚症候群出現,因神經復原時發生錯誤引到淚腺和唾液腺失控。

有經驗的家庭醫生可以有效診療貝氏面癱症,適當時轉介其他學科,需要時轉用物理治療,令人在復原期得到適當的支持。病人經此體驗,深知健康不是必然,更應坐言起行,改變生活上的壞習慣,防範於未然。